据发改委分析,三方面因素决定了二季度CPI不会出现大幅度上涨。首先,食品价格能够保持基本稳定。发改
委称,目前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超过4500亿斤,库存消费比达40%以上,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17—18%的
安全线水平。
国家发改委昨天表示,从当前情况判断,二季度CPI将继续保持温和上涨态势,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但由于翘尾影响的增加,CPI累计涨幅会略高于一季度,初步预计上半年累计涨幅2.5%左右。
其中,2009/10年度世界大豆产量预计增产4500万吨,增幅达21%,创历史新高,预计后期食用油价格将在目
前价位小幅波动;占据食品类超过30%权重的猪肉价格方面,今年以来,生猪出场价格持续走低,3月份平均
比去年12月23日下降20%,国家启动冻猪肉收储措施后,预计后期猪肉零售价格将止跌回升。
其次,工业消费品价格将平稳下降。发改委表示,我国绝大部分产品,特别是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足,市场竞
争充分,有利于制约价格上涨。今年1—3月份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衣着、耐用消费品、轿车价格分
别下降0.9%、2.3%和1.3%,家电、汽车、数码产品等工业消费品价格将稳中下降。
第三,水电油气等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调整对CPI影响不大。发改委称,为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今
年将继续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水、电、油、天然气等价格将有一定幅度的上涨,在出台调
价措施时政府将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并采取阶梯价格等多种方式缓解价格上涨对居民生活的影
响。
国家统计局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CPI增速回落至2.2%,PPI同比增长5.9%。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
委对此表示,3月CPI不仅低于市场预期,PPI也低于市场预期。总体来看,物价水平非常不错。但是,这种状
况无法保持。有些因素会对CPI走势产生较大影响,比如今年4月份全国范围内多个地区出现的倒春寒现象。
发改委表示,要加强市场调控,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综合采取措施降低物价上涨对低收入
群体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探索建立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最
低工资等社会保障和救济标准与食品等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挂钩联动的调整机制,努力保障低收入群体
的利益。二是重视西南旱情、低温天气等自然灾害对市场和物价的影响,加强灾区的物资调度,积极促进农
业生产恢复,努力保障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鲜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目前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高加大了输入型通胀的压力,加上国
内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较快等因素,把全年CPI涨幅控制在3%有一定困难和压力
,但他对这一目标的实现仍然表示乐观。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将来几个月CPI增长将重新加速。3月份PPI之所以增加这么快,主要是
因为原材料价格和进口的大宗商品燃料增长比较快,这个增速主要基于去年非常弱的基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