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钢材市场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最有效的本事就是赢得信誉2013年,河北钢铁集团邯钢炼铁部努力追求经济冶炼,走出一条低耗稳产降成本之路。2013年,炼铁部生铁产量较2012年增加5%,燃料比下降3.5%,炉料成本降低2.2亿元,动能及备件辅料费用降低0.8亿元,全年降本增效达到3亿元。
“经济冶炼最大的意义远不止于取得降本增效成绩,而是通过倡导经济冶炼,提高了管理创新能力,利用管理创新带动了制度优化、操作创新等方面,更加鼓舞了2014年广大干部职工的信心和干劲!”炼铁部部长卢建光面对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布好一个子,走活一盘棋
卢建光,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钢铁学院前身)冶金专业毕业的高材生,在炼铁工序摸爬滚打了整整20年,靠着勤劳与聪慧,练就了一身精湛的炼铁技术和独具匠心的管理才能。按照工作要求,2013年3月7日,卢建光从邯钢新区炼铁厂调任邯钢炼铁部。随他而来的,还有他全新的管理和操作思路。
“开放中心,稳定边缘”虽然已经被公认为大型高炉最合理的布料原则,但遭受长期炉况不顺的3200立方米高炉操作人员,已经对这种模式产生怀疑。尤其在炉况难行的阶段,布料落点究竟应该定位在哪里才最合适,谁也不敢给出准确答案。所以布料矩阵伴随炉况波动,总是三番五次被调整,炉况很难稳定。
“一定要坚持。”面对困难,对大型高炉布料制度有着深入研究的卢建光自己给自己鼓劲,重新调整了高炉操作思路:坚持“开放中心,稳定边缘”的原则,定位好合理的布料矩阵后,坚持不改变。
在高炉车间会议室内,改变布料矩阵不再是炉况分析的讨论内容。技术人员开始更多地关注焦炭质量是否波动、烧结矿粒度是否偏碎等外围问题。3200立方米高炉车间主任杨占海最先尝到了新操作思路的“甜头”:“炉内布料制度稳定住了,炉况再出现波动,我们就放开目光查外围,根据炉子反应情况,一项一项找原因,各个击破。”
这种“稳住一头,理顺一片”的思路果然很快奏效,2013年3月中旬开始调整,4月份这座高炉日产由6700吨逐步回归到7500吨,吨铁焦比较一季度降低了30公斤。“随着新管理制度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效果将更加显著。”该部生产技术科副科长高远说。
布好一个子,走活一盘棋。大高炉顺了,全厂的生产组织、物料分配重新建立起平衡,两座2000立方米级高炉运行也随之变顺。全厂日产提高1200吨,直接降低固定费用1542万元。吨铁燃料比每降低1公斤,燃料成本可降低1.1元,炼铁部从指标改善中降成本8035万元。
多吃“粗粮”,实现结构降本
经济冶炼是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合理利用资源,优化配料结构,在确保稳定生铁质量和产量的情况下,实现低成本冶炼。为了实现经济冶炼目标,炼铁部结合自身生产特点,首先从优化炉料结构着手。
高炉冶炼,含铁料和原燃料消耗是成本支出的大头。优化炉料结构,就是指在保证炉况顺行的前提下,根据现有资源的市场价格,调整入炉含铁料配比、原燃料质价比、混匀料结构、烟煤混喷比等,将炉料成本控制到最低,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冶炼。
】